(相关资料图)
著名敦煌学家施萍婷教授,1932 年出生于浙江永康县。1949 年 5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为第二野战军3兵团12军34师战士,1951 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,1954年朝鲜战场归来。1956 年进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,因院系合并,转入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。1959 年尚未毕业就提前到兰州艺术学院工作。1961 年兰州艺术学院撤销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,先后担任资料室主任、考古室主任,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长,直至 1995 年离休。1999 年被兰州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,先后培养了十四名博士研究生。
1949 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留影。(作者供图/图)
敦煌学以地名学,研究范围很宽泛,主要包括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。敦煌石窟主要指莫高窟南区北区七百多个石窟、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、近三千座雕塑等,敦煌文献指藏经洞出土的七万多件4-11世纪的写本文献(少数刻本)。所以敦煌学家几乎都是在某一领域有比较精深的研究,比如敦煌石窟考古,敦煌壁画雕塑,敦煌历史、宗教、文学、语言等。施萍婷教授对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都有精深的研究,因而在敦煌学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。在敦煌文献学领域,她编有《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》(中华书局,2000),这是学习和研究敦煌学必不可少的案头工具书;在敦煌石窟和壁画研究领域,她有《敦煌石窟全集•阿弥陀经画卷》(香港商务印书馆,2002)和《敦煌石窟艺术•莫高窟第四二八窟》(江苏美术出版社,1998);在敦煌佛教研究领域,她有《阿弥陀佛的中国之路》(上海人民出版,2007)。她的论文集《敦煌习学集》(甘肃人民出版社,2004)和《敦煌石窟与文献研究》(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5),集中展示了其精深厚重的研究成果。
我和施萍婷老师认识很久了。1986年,我陪同福建师大的黄寿祺先生、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和谢冕先生、中国社科院江枫先生和陈素琰先生、西北师大孙克恒先生到敦煌莫高窟参观,这是我第一次到莫高窟,施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几个洞窟。当时我对敦煌毫无所知,仅有的一点敦煌学常识来自于几年前读过的张锡厚先生的《敦煌文学》。之后,我几乎隔一两年就到敦煌去一趟,也见过几次施老师。施老师是敦煌学专家,她严肃,优雅,谦逊,和蔼,讲话一板一眼,一丝不苟,节奏感很强。她对莫高窟的形制、内容了如指掌,随口说出具体数字,准确无误,令人佩服。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跟施先生一起在港台参加过几次学术会议,听施老师说话的机会更多。施老师的学术成果,主要发表在《敦煌研究》上,而《敦煌研究》自1980年创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